为提升项目成果和业务人员水平,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廊坊中心”)矿产资源调查室河南熊耳山项目组邀请河南省知名地质矿产专家与科技处高级工程师组成专家组,深入矿区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专家组首先针对深部钻探工程开展专题技术培训,通过系统观察ZK0003钻孔岩芯,结合区域成矿规律与勘查技术新进展,重点阐释了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岩矿石特征以及物探异常特征,分析成矿成因和模式。
分析样品
在野外实地教学环节,专家组采用“理论讲解+现场实操”的培训模式:系统梳理矿区构造格架,利用遥感开展构造解译;示范蚀变岩相野外鉴定技术,建立绿帘石化-硅化-钾长石化组合的找矿标志体系。通过专家组立体化指导,项目团队成功构建了矿床成因模型,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物探异常与矿体空间耦合度不足"等技术难题。
技术指导
针对2025年度新开展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专家组开展填图技术专项指导:构建“地质-地球化学-遥感”多元信息综合解译技术流程;分析地表大量发育“火烧皮”成因机制;指导乔端南段构造蚀变带精细解剖,这些进展获得了专家组认可,为后续调查工作提供了关键依据。
指导交流
本次技术攻关活动实现了两个提升:理论认知水平跃升——建立成矿系统新模型;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形成多技术方法融合应用体系。项目团队通过“产-学-研”深度协同的创新模式,不仅培养出3名青年技术骨干,更推动了深部找矿预测理论的实践应用。